第二段借狂接舆之口指出“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是欺德”的行
第二段,借狂接舆之口,指出“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是欺德”的行为,批评了统治者仅凭个人意志制定法律的独裁行径,并指出圣人治理天下,不靠法律绳之于外,而是“正而后行”,即自正而后化行天下。
第三段,天根向无名人询问治理天下的问题,通过无名人的答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提问的鄙视和厌恶,认为抱有治理天下之心的人正是乱天下的祸根;二是如果让天下得到治理,治理者必须“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第四段,通过阳子居与老聃的对话,讨论何为明王之治。指出真正的圣明之王应当做到“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也就是不居功,不自傲,让万物各得其所,而自立于虚无的境地。
第五段,描写了神巫给壶子看相的故事,这是一段绝妙的文字,不仅情节发展变化莫测,而且创编的词语也出人意表,如随境而出的“地文”“天壤”“杜德机”“衡气机”“太冲莫胜”之类。此段文字表面看来与治理天下无关,但它着力表现的虚己、顺变,正可推之为政,说明虚己无为、随物顺化,百姓才可以自安,天下才可以自定。
第六段,明确指出作为一个得道的明王应当达到的境界,即不受称誉,不使计谋,不强任事情,不主智巧;用心若镜,不送不迎,应照却不存留,固守虚寂无为的心境,所以超脱物外而不被外物所伤害。本段可作为前文的总结而结束全篇,然而庄子至此意犹未尽,于是乘其余兴,续写了下段。
第七段,此段又是绝妙文字,用疾速之意的“”“忽”二字喻有为之帝,用纯朴未曾开发之意的“浑沌”一词喻无为之帝,有为之帝为了报恩,让无为之帝与众生一样具有“视听食息”的七窍,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从更为严重的生死存亡的角度,回答了帝王从政应当以无用为用、无功为功、无为而治的问题。此种笔法,此种灵机,使读者不得不为之震撼。
一
啮缺问于王倪(1),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2),行以告蒲衣子(3)。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4)?有虞氏不及泰氏(5)。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6),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7)。泰氏其卧徐徐(8),其觉于于(9)。一以己为马(10),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11),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1)啮缺、王倪:皆为虚拟人物。
- 第二段借狂接舆之口指出“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是欺德”的行[图]
- 对此需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粮食是民间贸易的基础这在整个古代大都[图]
- 恬愉清静愉悦其次有圣人能够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图]
- 长股之国 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西方蓐收 左耳有蛇乘两龙白民[图]
- 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其妻贾后专权酿成“八王之乱”眩迷惑迷[图]
-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图]
- 东坡倅杭不胜杯酌奈部使者重公才望朝夕聚首疲于应酬乃目杭倅为“[图]
- 灯球一种圆形的灯 熊熊煜煜灯火辉煌的样子 乔乔画画打扮得花枝[图]
- 谢太傅谢安吝色不乐意的神色悠然深远貌,量度量戴逵从东边往西谢[图]
- 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