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234—305):字濬冲,西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好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友,为竹林七贤之一。累官尚书令、司徒。他贪吝爱财,积钱无数,自执牙筹昼夜计算;又苟媚取容,为当时人所鄙视。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本姓奚,他是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婿,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对当时掌握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有所不满,遭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杀。
喜愠之色:喜怒的表情。刘注引《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濬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来不曾看见过他脸上露出高兴或发怒的神色。”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王戎:见本篇16注。和峤(?—292):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初为太子舍人,累迁中书令,参预灭吴之谋。惠帝时,官太子少傅。家富资财而性吝啬,杜预说他有“钱癖”。 大丧:指父母之丧。据《晋书·王戎传》,当时王戎遭母丧,和峤遭父丧。
鸡骨:比喻瘦瘠。 支床:支离憔悴于床席。刘注引《晋阳秋》,说王戎性至孝,居母丧时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有时还看下棋,但是容貌憔悴,杖而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