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黔南KTV招聘网 > 黔南热点资讯 > 黔南名言/句子 >  《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天气转凉应

《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天气转凉应

2022-07-13 08:20:46 发布 浏览 990 次

《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天气转凉,应为即将到来的严冬添置衣裳,因此九月被称为“授衣时节”。这是一个时间段,可以从重阳节前后算起,欧阳修《渔家傲》中写道:“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其中“人家帘幕重阳近”和“授衣时节轻寒嫩”就是并写。古代官方会为大臣和将士们发放御寒衣物,称为“授衣”或“赐衣”,多在九月,日期不确定,宋代则定在十月朔日(初一)。

《礼记·祭义》中说:“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从中衍生中“霜露之思”的成语,表达对过世父母和祖先的思念之情。古人讲究“以侍生之心侍死”,因而从备办御寒衣物的节俗里发展出祭祖的习俗。大唐天宝二年(743)八月,唐玄宗颁布诏令:“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岂可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孝思。”(《唐大诏令集》)由于这一诏令,后世遂衍生出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授衣念祖节,阖棺伤故人”(梅尧臣《九月一日》),授衣节成为缅怀逝者的日子。

北宋乾德元年(963),太祖令掌管天文、历法、祥瑞兆候的司天监官员赵修己、内客省使王仁赡等人卜选吉地,在西京洛阳附近的巩义兴建永安陵,将埋葬于东京开封东南的父母遗骨迁葬于此,这是北宋帝陵兴建之始。到了徽宗执政时期,经过一百五六十年的经营,这个陵墓群中已经安葬了太祖、太宗之父赵弘殷以及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等七位皇帝,统称“七帝八陵”。围绕着这八座帝陵,还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以及名将勋臣墓等三百余座。仁宗庆历二年(1042)朝廷下诏,每年寒食与十月朔日,允许宗室和刺史以上的官员前往西京朝陵。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放弃宗庙陵寝这一根本之地。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失去保护的宋陵甚至遭到金人在中原扶植的“大齐”皇帝刘豫的大规模盗掘,宋廷鞭长莫及。据《宋史·礼志二十六》:“绍兴元年九月,起居郎陈与义言:‘陛下躬履艰难之运,驻跸东南。列圣陵邑,远在洛师,顾瞻山川,未得时省。虽欲遣使,道路不通,圣怀日愤。近闻道路少通,差易前日,愿诏执事,每半年择遣使臣两员,往省诸陵。’诏令枢密院每半年差使臣两员前去。三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春秋二仲,荐献诸陵,乞于行在法惠寺设位,望祭行礼。’从之。自是每岁荐献,率循此制。”直到绍兴九年(1139)宋金议和,高宗对辅臣说:“祖宗陵寝,久沦异域。今金国既割还故地,便当遣宗室、使相与臣僚前去修奉洒扫。”派去荐献的宗室、官员回报高宗:“诸陵下石涧水,自兵兴以来,涸竭几十五年。二使到日,水即大至,父老惊叹,以为中兴之祥。”然而,《绍兴和议》的生效,是以宋高宗按照金人要求杀害主战将领岳飞为条件的。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北方的宗庙陵寝之地永远沦陷。这就是孟元老写下“十月一日”的时代背景。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缘情而感时”的“霜露之思”,已经变成了无法平复的亡国之恨,变成沁入骨髓的凄寒,又岂是暖炉之会可以消释。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