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用十二生肖纪年在东汉就产生了。但十二生肖的出现却要早很多。我国古代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其中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陔馀丛考》中说:“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礼记·月令·季冬》曰“出土牛,以送寒气。”
我国最早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十二个地支并未与动物产生对应关系。用动物来表示地支或纪年最初为少数民族发明,经过文化融合后为中华民族所共同接受,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
书画艺术·歌舞戏曲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在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感受,造型上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往往会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而不是追求实际的“相像”。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重视虚与实、疏与密的配合与平衡,力求打破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景象。中国画善用水墨,创造出极为丰富的笔法和墨法,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以这些独特的笔墨技巧,如点、线、面作为状物传情的表现手段,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传情达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特别是中国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画面上题写的诗文跋语,既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能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提升画作的文化品位。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与西方绘画相比,有着迥异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趣味。中国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认、再现,以及借物传情的艺术构想,渗透着画家的社会意识,使绘画具有相应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